⒈ 谦逊推让。
⒉ 责问。
⒈ 谦逊推让。
引《礼记·曲礼上》:“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
《孟子·公孙丑上》:“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史记·李斯列传》:“夫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乡曲各有宜而百官不同功。”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二:“遂定速纳两 浙 地图,请效土为内臣。上一再辞让,遂受之。”
鲁迅 《书信集·致胡今虚》:“领导决不敢,呐喊助威,则从不辞让。”
⒉ 责问。
引《后汉书·班超传》:“有顷,巫至, 超 即斩其首以送 广德,因辞让之。”
⒈ 礼让、婉拒。
引《礼记·礼运》:「尚辞让,去争夺。」
《老残游记·第六回》:「东造遂留老残同吃,老残亦不辞让。」
近推辞
1、西林并不辞让,拿起桌上的任命书放在了怀里。
2、至论仁、义、礼、智,则以恻隐、善恶、辞让、是非之心为之端。
3、天子授予官爵,人臣上表辞让,不一定要三次。
4、出于同样的原因,宾要再次下堂,彼此之间辞让的仪节与刚才一样。
5、他强调人应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否则便是“非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