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里,我们只能随遇而安,来什么品味什么,有时候是没有能力选择的。就像贵州石山上的树,既无泥土的蕴养,则品味阳光雨露的滋润。
咸是苦难,是忧伤,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的不公。若我们能够品味其中滋味,便能更上一层楼。正逢开国之初的中国,科学装备严重匮乏,科学理论存在大量空白区,据说在最贫困时期,连一个较为完善的科学实验室都没有。但就是在如此“咸”的环境之中,陆续涌现出了“导弹之父”钱学森,“两弹元勋”邓稼先这样的人才,于是中国有了两年多时间研制出的原子弹,有了氢弹,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拥有卫星的国家。既然咸味已是不可避免的,那就让我们细细品味它,感受它饶舌附唇的滋味,或许这样我们能嚼出不同寻常的滋味来。
淡是安康,是幸福,是上天带给你的天资。钱钟书懂得品味淡,于是他拒绝了《中华文化名人纪录片》的极力邀请,过着自己闲暇舒适的生活。范蠡懂得品味淡,于是帮越王复国之后,放弃荣华与盛名,泛海而去,经商积资数万,以“陶朱公”之名名流千古。莫扎特懂得品味淡,生于音乐世家的他六岁便巡回欧洲演出,十三岁便闻名乐坛,享尽荣誉而离世。既然淡味已来光顾我们,就让我们毫不客气的品味,尽情享受沁人心脾的清淡,沉浸在淡的真清凉中。
幸福与悲哀,失望与希望,成功与失败,正如咸于淡,时常缭绕在嘴边,伴随我们左右。咸也好,淡也好,假如我们愿意品尝,样样都有滋味。刘墉用他的亲身体验告诉我们:平淡真好!平平的不令我们颠踬;淡淡的,不让我们昏醉。这不正是淡的品味心得吗?
或许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吧,人们总是乐于寻找生活中的快乐,逃避灾难困苦。其实正如没有四季轮回,人们不会珍惜春天的可贵一样,没有人生的苦难,人们很难品味平凡生活的难能可贵。就像亨利·内斯特来,没有品味过家道衰败的咸与创办雀巢的甜,他很难品味到晚年安逸生活的来之不易。
享受生活之淡,乐在历练之咸。超越了咸与淡的分别,才能真正品味到咸菜的好滋味与白开水的真清凉,这才是我们应领悟、追求的最高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