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在台上激动地宣布着一个震惊全球的消息:“我宣布,中国教育改革获重大突破,从此学生书包的重量将减少一半以上!”宣告完毕,台下一片热烈掌声,全场欢呼雀跃……这一场面成为教育改革历史上的永恒……
自己种纸1500字
OK,本情节纯属虚构,至少对于90后已是一个天方夜谭了,00后即将称霸,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就不是我们所能掌握的了。
但——沉重的书包扼制住了我们向上萌发的骨骼,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且不说long long ago(很久很久以前),书生们挑着大堆的书卷上京赶考,现在孩子们也饱尝了“石头山”的滋味,可我们不是孙悟空!
时光的流逝总是赶不上技术的变迁:当我们小学毕业时,操场上新建了塑胶跑道;当我们初中毕业时,每个班都建立了多媒体;当我们高中毕业时,( )。这是一道需要用时间来做的题,没有现成的选项,其范围就好比一个黑洞,囊括所有,包括一切……
说不定,当我们高中毕业时,那些小学弟、小学妹们就人手一个平板,云储存作业、试题、书本,大声喊道:“So easy!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
也说不准,当我们高中毕业,那些小学弟、小学妹们就都用上了多媒体远程教学——轻轻地来,默默地离开,不带走一片云彩,一回家打开电脑,“接收”、“下载”、“打开”、“做题”、“发送”一气呵成……
但视力,将成为一大难题,辐射也会成为一大弊端。这种以牺牲“心灵的窗户”为代价的事,恐怕没这么快成定局。但追求轻书包的梦想永不止步,人们终究不会放弃。于是,一种新技术现身——“自己种纸”应运而生。
“自己种纸”,寥寥四字,没有任何错别字,这不是喝多了说的胡话,也不是吃错药说的疯话。虽说这一技术并未普及,但它的价值无可估量,一经广泛流传,其影响范围可不止960万平方。
曾几何时,我们对微生物有过畏惧,有过厌恶,有过鄙夷,但如今,微生物学已上升到了艺术层面:有人利用它来做衣服,在服装界一展风采;有人利用它来制作模型,在建模行业掀起狂潮;借来为教育服务,有何不可?
细菌在发酵的时候,会产生纳米纤维,那是一种极高纯度的纤维,只需一些绿茶、一些糖、一些细菌和一些时间,它们便可自行生长。几天之后,便会在液体表面生成一层纤维层——这便是理想型纸张的前身。
待纤维层有了一定的厚度,将其取出——像一块毛毯,但大部分是水。用冷的肥皂水进行简单的清洗,放在通风处晾干,理想型纸张便完成了。我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将其染色,将其剪裁,“种”出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纸。
这种种出来的纸,是大自然的赏赐,是对勤奋学习,用功苦读莘莘学子的莫大的帮助。
总有人调侃:“中国这么多的树都到哪儿去了?原来都被用来造纸了……”不能保证这种新型纸张能全盘取代传统纸张,至少在这个资源匮乏的时代,它能起到巧妙、持续性的作用。
它的作用体现在它的简单操作性:静态培养是个绝对的优势,不需要多看它一眼,更不需要“伺候”着它,依旧像往常一样听听音乐,欣赏欣赏风景,等时间一到,开封!那才叫真正的天然有机!那才叫真正的绿色无污染!
低碳生活、厉行节俭——这都是触手可及的事。或许,只需给肌肉那么一丁点儿能量,就等于像“Super man(超人)”一样拯救了世界了。没有排放、没有污染,甚至脏水都可以是种纸的原料,我们只做自己想要的,至于不想要的——即使扔了对环境没有一丝一毫的副作用。
自己种纸,在这个生产力飞速发展、策马奔腾的时代,在这个人工智能、机器生产的时代,返璞归真,过一回“自给自足”的小生活,又为自己书包“减了肥”,生活学习两不误,岂不是一大乐事?
自己种纸,绝不是纯属虚构。
让书包更轻,更不是纯属虚构。
时间会证明一切。到时看着后生们——那些祖国的花朵,用晶莹露珠作为点缀,那些未来之星,用耀眼的光芒作为陪衬,而不是把书包当做累赘的时候……
千万忍住!千万忍住不要向他们投去羡慕嫉妒恨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