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通俗的语言却饱含人生哲理,就像诗书一样雅致耐读,以时间为线描述了诗书伴我一生的情结也展现了永恒的自然美,确实是好文,一定让孩子好好看看。
满分作文种下一粒种子800字
世间深痴诗文者,此情如曲醉千回。
由少时到如今,诗书已伴我苒苒光阴数载。手中的那本诗词,若千百年间存于地下的桃花酒,待我轻轻翻开的一瞬,醉倒了芸芸恋书人。手中的那本诗词,若我生命中来来往往的常客,等我随时落座,奏一曲高山流水。手中的书,若种下一粒种子,共我成长,入我血液。
年少不识诗书味,缘似春粟入春堆。
仍常记幼时,那日好似是黄昏。我午睡后起,百无聊赖,遂起身,不知缘何,走入书房。恰见案上诗书,近看端正小楷,甚是好看。抬手翻书,煞时书香盈袖。书面上方正几个大字,才知是《宋词》。一句句诗词,我坐于桌前看着,竟也不觉生涩难懂,只觉那音韵有趣,字藻华丽,却不透一丝玄机。既捧读,度黄昏,至今日,顿惊起,方才知,尚六岁。幼时的我尚不懂,就这么轻轻一瞥,抬手一翻,已是缘分,誓要牵绊一世,如春日种下一粒种子,不分缘由。
现今诗书如药也,不可休思不可停。
现在我已然十三,早已习惯手中持书,坐酒家,于茶馆,或静立于青石小巷,随意翻开一页,无关风月,无关他人,只为那千百年前的故事,且问是哪位妙龄女子,倚门故嗅青梅,是谁泼茶斗酒,一袭暗香盈袖,是谁寻觅千秋,往事尽数风流?且问是哪位才子文豪,挥诗如三千流水,一泻千里,于清风朗夜,望明月几时,故国神游,听大江东去?我喜爱诗书,不仅由于这句句词文抒尽了离愁,诉尽了万代千秋,亦缘于岁月将这些带走的过往,文人墨客,还给我们,略看那诗词歌酒的朝代。书犹药,善读可以医愚。书如茶,轻啜品之醇香。书如种子,已然萌芽。
谁言诗书无一用,哪知落红也弥馨。
我愿用一袖青衫,舞出诗书之清香。我愿用一把古琴,以玄音配唱。我愿成一名戏角,唱尽书中离愁聚散。我愿种下诗书之种,不问收获几多。
我愿种下诗书之种,来世再收。再于下一世,纠缠不休。
作文评语
这是一篇考场满分作文。读罢此文,不禁感叹于作者对诗文的“痴”,也着实随着这行云流水的文字痴醉了一把,酣畅淋漓!
本文“文中有诗,诗中有文”,作者用八句原创七言诗巧妙地将全文串联起来,再紧扣诗句,大肆抒情,毫不遮掩。首句“世间深痴诗文者,此情如曲醉千回”,一个“痴”字,将心中对诗文的独特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深痴诗文者”究竟是谁——正是作者自己。又“痴”到了何种程度——说不清道不明,只觉是“桃花酒”,能醉人;是“常客”,能谈心;更是“种子”,能伴人成长。待读者细细咀嚼品味,方知这痴迷之深。紧接着,作者以一句“年少不识诗书味,缘似春粟入春堆”叙述自己是如何与诗结缘的,这粒种子就这么种下了,来得偶然,但正是偶然得之才显得纯粹,此处再次点题,寥寥数语,字字含情。
文章到此,若只停留在“抒痴情”上,免不了落入绮丽柔靡的俗套。可作者笔锋一转,开始“论痴意”,站在理性的角度上谈诗书之种为何要种,种之又能收获什么,方显文章的高雅大气。“现今诗书犹药也,不可休思不可停”,诗的重要性,就像药一般,在诗中,作者能感悟古人之情感:窥见了李清照“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娇羞以及“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愁苦,在诗中,作者能与古人谈古论今:听见了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悲叹以及“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豪言壮语,此处作者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宋词中的名句,仿佛是与李清照、苏轼对话,相比于直接引用诗句,更能凸显深厚的文学功底。一句“书犹药,善读可以医愚”,令人恍然大悟,此番类比,令“愚者”心生惭愧,也增加了文章的深度。最后作者以“谁言诗书无一用,哪知落红也弥馨”引出结尾两段,反驳黄景仁提出的“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观点,并给出理由:即便是落花也会愈发芬芳。巧用落红做喻,说明读过的书,随着时间的流逝,早已化为养分和清香,无形地影响着读书人。此句将全篇推向高潮,这种对诗书的“痴”,有理有据,是“智痴”不是“愚痴”,让人感其“痴”,叹其“理”,折服于这“柔中之刚”。
如果将这八句七言诗单独列出来,恰好成一篇韵律宽松却层层深入的七言律诗,若与这七言律诗配题,我会配上“诗痴”,从种下一粒“痴诗之种”开始,抒“痴情”、论“痴意”、解“痴味”,妙哉,妙哉!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