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有用之才 助民族振兴900字作文演讲篇一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有用的人才” 这道题目并非教育界的新题,它值得我们深思:如何培养有用之才,助推民族复兴?
同学们,身为这个命题中的主体,这样的场景你可曾熟悉:老师布置的选做题熟视无睹;一道题目做出一种解法就不再思考......这样的场景汇集起来,便成了钱老口中“学校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别的不说,单是邻国日本每年诺奖获得的人数便足以让我们汗颜。
形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复杂。一方面,同学们面对应试教育体制下与几十万同龄人交手的挑战,每个人都拼尽全力,企图用多一点的分数换取名为“幸福人生”的奖卷。科学被分数绑架,受人青睐的不再是发现、探索、深入研究的喜悦,而是快速解题、高效拿分的快感。长此以往,同学们创新性思维受到打压,循规蹈矩之辈渐起;另一方面,报表上的指标数据使老师、学校、家长乃至教育主管部分两股战战,纵有“为学生减负”“培育学生科学思维”的想法,当看到某超级中学魔鬼式管理成效颇丰时,也难免不眼红心热。我们的教育并非培养不出人才,而是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与有限的教育资源间产生了供需不平衡,进而陷入内卷的怪圈。
但同学们亦不必为此过度恐慌,台海危机中不知踪迹的国产导弹已成历史,中国科技声威渐起,其势难当。当同学们受困于难题,心生退意时,不妨想想比我们年长几岁的中科院天才少年曹原,区区二十几岁的年纪在美国《自然》杂志发表数篇理论文章,被西方媒体盛赞“来自中国的石墨烯魔法师”。有了崇高的“少年不负凌云志”的志向,“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我们的同学中很难没有如曹原般经天纬地,在科学领域做出一番成就的人。其次,社会的大力支持也令我们对解答钟老之问充满信心,且不说西湖大学等研究型大学的落地,单是学校领导对这次科技节的无条件支持便让人看觉温暖。只有全社会齐心协力,竭尽所能,钱老之问方不会成为中国教育的尴尬。
同学们,当“蛟龙”入海、“天眼”观天、“嫦娥”探月时,你是否热血沸腾?愿同学们积极投身祖国科技有用之才,成为助推民族复兴的一分子,告慰钱老在天之灵,以中国科技的璀璨成就骄傲地告诉他:“我便是祖国培养的有用之材。” (1819班 杨子睿,指导教师:徐昌才)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育有用之才 助民族振兴900字作文演讲篇二
敬爱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高三学生代表某某,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钱学森之问”终由我辈回答》。
大家可曾听过“钱学森之问”?2005年时任国家总理温家宝在看望钱学森时,钱老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便是“钱学森之问”。这个问题直指中国教育发展的核心与目的,回答者是整个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
大家又可曾听过“李约瑟难题”?他提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但为何科技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中国发生?这个问题则深刻地指出了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弊端,以及社会环境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显然,后者更好回答,也有无数历史学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那么前者呢?自然也有答案——
“天问”“蛟龙”“嫦娥”“北斗”……它们都是;屠呦呦、潘建伟、曹原、南仁东等等,他们也都是。回首这十六年,中国科技得到了长足发展,并且奋起直追。无数科技工作者胸怀报国梦想,朝着高精尖目标不懈努力奋斗的成果,便是中国科技今天的答卷。
但它们终究不是最后的回答。
今天,是我校第一届校园科技节的开幕日。大家聚集一堂,畅想未来科技,共创科技未来。我认为,最终的答卷应由我们——出生在“钱学森之问”的年代、成长于中国教育、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必将绽放于璀璨的、民族复兴未来的一代——共同书写!
“嫦娥”从月宫带回来的不只有月壤,还有点燃探索宇宙之梦想的火种;“天眼”不停探索的不只是天外信号,更是青年一代走向科技尖端的道路;中国科技的明天若是星辰大海,我们便是那一颗星、一滴水,汇集起来也有照彻夜空、包纳百川之势!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努力学习知识,更是要怀揣着一个建设祖国发光发热的愿望。我们所处的时代,不是“李约瑟难题”中封闭而充满压迫的社会与旧中国,而是开放而强大、在“钱学森之问”后得到了长足发展的新中国。我们有良好的资源与坚实的基础,也有丰富的选择与广阔的前路,国家能够给我们的太多,我们可以回报国家的也太多。我们要做“钱学森之问”中“学校培养出杰出的人才”,因为只有这样,“钱学森之问”才能终由我辈回答!
祝愿各位同学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科技节!
我的演讲到此完毕,谢谢大家。(长沙市雅礼中学1820班 杨旷达,指导教师:钱垠)
育有用之才 助民族振兴900字作文演讲篇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很荣幸能作为高三学生代表在这里发言。今天我想就“钱学森之问”这一主题,谈谈我对我国科技教育的认识和思考。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老的问题振聋发聩,引起社会各界对我国科技教育的空前关注。而在钱老之前,李约瑟就提出了为什么中国古代科技发达,科学和工业革命却没有在近代中国发生的问题。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却很少有科技方面的人才?答案恐怕是复杂的。但既然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我们就对回答这一问题肩负有重要责任。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具有深厚扎实的科技素养则国之科技必能俯视世界。
我们已经欣慰地看到,在“钱学森之问”发出后的十几年里,我国的科技长足发展,急起直追,“天问”巡天,“蛟龙”潜海,“嫦娥”月宫挖土归来……一个个脚印见证着中国科技的不断强大。然而,我们也面临着芯片被别人“卡脖子”的情况,我辈强国科技之路,仍就漫长。
那么,回答钱老之问,我们该如何做呢?
赤子之心,继承先辈的爱国精神。
没有爱国之心,奋斗就缺少了根本的动力和燃料。钱老当年意欲从美回国,受到美方各种阻挠甚至遭到软禁,但正是他始终怀有一颗爱国心,坚持回国,并在回国后努力培养我国原子弹技术人才,不断奋斗,才让我国如今不再惧怕敌人的威胁。试想,若他无爱国之精神,他能够不屈服于敌人的威逼利诱,并最终为祖国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吗?
不屈不挠,继承先辈砥砺坚持的精神。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科学创造、技术发明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唯有坚持,才能创造奇迹。北斗科研人员二十年如一日,攻坚克难,终描绘出地球上空的灿烂星图。倘使他们中途被困难打倒,屈服于一时的失利,止步于不断的波折,又怎能谱写出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历史性发展?
同学们,振兴祖国科技事业的重任已落到我们这一辈的肩头。让我们乘着校园科技节的东风,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继承先辈精神,助华夏之科技实现跨越发展!(雅礼中学1801班 何乐为,指导教师:龚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