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昏沉,夕阳微坠,漫步,俯身,拾取零零落落的碎花,芬芳如故,心绪冥冥……
拾·忆—读《朝花夕拾》有感
翻开《朝花夕拾》的扉页,浅尝缀于文字中的点点回忆,不由沉浸其中。文字背后的鲁迅先生像是黑暗中的举灯者,他高擎光明,引导着人们向光而行。从医德败坏的医生,到伪善的衍太太,从投湖的范爱农,到孤苦伶仃的阿长,无不以沉痛深邃的手笔书写着旧社会的黑暗。但那一字一句,又是那么细致温情,像是暮年回忆往事的老者,充满浓浓的暖意,淡淡的怀想,亦如晨钟暮鼓时的守望,恬淡而又永恒。温暖童年的长妈妈,幼年时心驰神往的百草园,异国他乡给予关怀,终生难忘的藤野先生……那些人,那些事,都寄托着浓浓的深情。
阿长是众多人物中最令我难忘的。她,一个普通的保姆,没有文化,甚至有些许好事、粗俗,但正是阿长给儿时的鲁迅买来了渴望已久的《山海经》,给予了他朴实善良的爱。对于她,一方面,鲁迅怀念而感激,终生难忘;另一方面,阿长的身上也被融入了悲剧色彩,她身处旧社会,终身孤寡,连拥有完整名字的权利都没有,她的悲剧人生中更是暗含着对于当时黑暗腐败的社会无声的讽刺与批判。
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幼年的鲁迅与百草园的故事。不大的院子俨然是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长吟的鸣蝉,轻捷的叫天子,低唱的油蛉,弹琴的蟋蟀,好一个可爱的地方!然而随着年岁增长,鲁迅不得不离开百草园,离开这快乐的天堂,进入陈腐严厉的三味书屋。成长中的那些快乐与烦恼,自由与拘束,淋漓尽致地显现其中。对百草园中美好点滴的勾勒里,不正是鲁迅对百草园,对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的留恋?
日斜,卷掩;目眺,心忆。不知不觉,便追忆起了自己的童年。三五个伙伴成群,捉蝌蚪,捡落叶,堆花瓣;过家家时,因当不了“妈妈”赌气回家;捉迷藏时,躲进草丛中,却傻乎乎地露出了半个脑袋;可以因为爆炸的气球号啕大哭,也可以因为猜拳的一次胜利肆意地笑……沙漏一次次翻转,曾经最钟爱的照片泛黄了,每每望及依旧会面上含笑;曾经的经历被逐渐淡忘了,每每触及依旧会心泛涟漪。拾,拾那段尘封的旧时光;忆,忆那个裙裾飘飘,天真烂漫的女孩儿。
夕阳西下,伫立桌前,一气呵成地读完这本书,意犹未尽。晚风渐起,窗帘摇曳,投射下一片若有若无的阴影,与淡黄的余晖相融,像极了回忆的颜色——冷暖交织。良久,我仍难以走出文字,鲁迅先生用文字描绘着他的曾经,深情怀念过往那些美好的事、美好的人,深刻揭露旧社会黑暗的封建旧俗和文化。而这样的文字又似乎窥探着我的心,于是乎,在朦胧中,我的曾经也慢慢展开,慢慢苏醒,慢慢重启……
晨间,一树艳艳鲜花;暮时,一地零零落英。待暮色渐浓,捧一本《朝花夕拾》,落红遍地,漫步,俯身,拾掇,追忆……(市四中七(4)班 江一诺,指导老师 陈华琴)
老师点评
好题目犹如一个人的清澈眼睛,也是好文章引人入胜的最好抓手。作者“拾”起了《朝花夕拾》一书中阅读时最难忘的一个个人物形象,拾起了小鲁迅对百草园的依恋和不舍。阅读的最佳状态就是由阅读有字之书到阅读无字的生活,小作者忆自己的童年,幼稚中含着童趣,由读文到读生活。全文文字优美,内容丰满,细细品读,如口齿含香。